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律文书中民事诉讼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来写。案由是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
民事案件案由主要是指以民法理论为基础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的分类。结合现行立案、审判实际,将民事案件案由分为一级案由十大类,如人格权、物权、债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是所有的行政、民事诉讼案件都可以适用并案审理,适用行政、民事诉讼并案审理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限制的,笔者提出的并案审理适用有三个基本条件,或者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行政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相互牵连,具有关联性; (二)两个不同的诉讼是应当事人的请求提起,不是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 (三)两个审判组织合二为一,统一由某个合议庭审理。当然,原则上由相对专业的行政审判庭处理。所谓相互牵连,具有关联性,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民事诉讼先行提起,在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要以某行政确认或确权行为为依据,甚或该行政行为成为民事审理的障碍而中止民事诉讼,应当事人请求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审判的结果影响甚至决定民事裁决内容; (二)先行提起的行政诉讼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必须以民事争议的化解或民事分权为裁决依据,依法而中止行政诉讼,应当事人的请求,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裁判内容直接影响着行政案件的裁判结果。行政民事案件处理结果的相互牵连性要求形成共识,共同的认识需要同一审理组织去形成,并鉴于共识,能较快作出行政、民事一致的判决,可以说,并案审理是该案件公正和高效审判的最佳方案和诉讼方法。
民事案件诉讼程序 1、起诉与受理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审理前的准备立案后5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限期提出答辩状;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并在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3日内告知当事人;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证据;追加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 3、开庭审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 4、宣判合议庭合议后宣布判决,当庭宣判的,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5、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5人已浏览
603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5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