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
未说明婚姻状况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有可能涉嫌重婚。请详细说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审 (1)起诉。行政诉讼实写"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3)审理。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一、行政许可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对行政许可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予以界定,广义的行政许可包括行政机关的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批准、证明、检验、审核、备案等在内的所有行为,范围比较广泛。而狭义的行政许可则只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者资格的行政行为。后者是我们在制定《行政许可法》时所采用的概念。 二、行政许可流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人提出申请,是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对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作了以下规定: 1.提出申请的方式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也可以由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不必都要由申请人亲自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一些与个人面貌特征相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需要申请人亲自到行政机关场所提出申请的事项,为防止冒民顶替、弄虚作假,申请人依法还是应当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2.申请的材料 申请人按照行政机关办公场所公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等规定,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格式文本,提交申请材料。 3.申请人对申请材料应承担责任 行政许可申请人应当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人要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提供不正确的材料、情况的,轻则引起其其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不予行政许可的结果,重则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制裁。
以上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综上所述,对于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目前有三种形式:经常性许可、临时性许可以及有授权下的许可。但具体而言行政许可的设立遵循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的原则。根据《行政法》的规定对六大类的行政事项设立许可审批,对四大类情形不设立行政许可。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人已浏览
296人已浏览
86人已浏览
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