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的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的经过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届满,丧...
答:主要区别是适用对象不同,可以援助的主体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期间性质不同。具体区别:?适用对象不同:1、诉讼时效适用于债券请求权2、一般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在民法上,因时间的经过而影响权利的存续或行使的,主要有消灭时效(中国称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关于诉讼时效,中国《民法典》及有关特别法都有比较完整系统的规定,人们对此十分熟悉。而关于除斥期间,立法规定就相对较为分散了,加之其与诉讼时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将除斥期间误认为是诉讼时效,而实际上,两者在立法宗旨、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 【除斥期间】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在小编看来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吗,这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在有时候是有一定联系的,但我们也应当正确的分辨他们之中的区别,不应是大约懂得就好,法律是严谨的,我们也应当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样我们才可以懂法继而用法并且守法。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师。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如下: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 除斥期间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1,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针对的是“请求权”除斥期间针对的是“形成权”。 2,诉讼时效经过后,请求权依然存在。但是相应的对方取得“时效经过的抗辩权”。除斥期间经过后形成权消灭。 3,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存在中断,中止,延长的情况,而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 举个例子,甲欠乙钱: 甲乙在订立借款合同时,乙对合同存在某种重大误解,按合同法规定,存在重大误解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自知道或应该知道误解事项之日起一年内可行使撤销权。所以对乙来说,这个可行使的撤销权是1年,这个1年即是除斥期间,过了这个期间,就不能再行使撤销权。这个期间还不能中断中止延长。 还款期到后,3年内乙都未追索,则3年期满后,过诉讼时效,债权成为自然债权,法律不再保护。这个期间可以因法定事由中断中止延长。 所以,这个例子说明,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完全是两个概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28人已浏览
344人已浏览
401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