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审核。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查,看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存在有违反《》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2.按照有关规...
《》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检察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解除取保候审,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发现被取保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形往往是已经查明,被的、被告人是无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的规定,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应当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因此予以解除;第二、届满。为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因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吋,依法应当解除取保候审;第三、为监督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期限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取保候审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取保
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 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4,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届满的。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4.已被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或者宣告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10.、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1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