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判断: (一)从对事发中行为人对事故的明知程度进行判断 直接表现犯罪嫌疑人主观意图的证据其实不是很多,主要是其自己的口供和其...
发生事故,未报警离开现场,或将被害人私自带离事发现场未救助也没送医,送到医院,离开未报警,等行为均属肇事逃逸,认定逃逸或无意,就要查明发生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点: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逃逸致人死亡有两点: 1、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的逃逸,如果离开现场向公安机关自首等不是为了逃避制裁的,不是逃逸。 2、必须是因为逃逸的原因导致人的死亡,如果当场撞死,或者死亡已经无法避免,不算逃逸致死,一般是指逃逸造成的未及时抢救而死亡,这个要控方证明,如果无法证明是逃逸而致死的,根据疑罪从无,那么就不能适用第三款。
暂缓量刑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过失犯罪的; ②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的; ③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的; ④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的; ⑤赔偿被害者的损失或者被害人请求免予处分的; ⑥属初犯、偶犯,因判刑失业,家属无人抚养,陷于失学,受馁状态的; (三)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因同种行为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三次以上治安处罚的。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肇事后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有自首情节,并取得受害人谅解,是可以判缓刑的基础,但是还需要争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如果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处罚款200元至500元,并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 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如果逃逸,则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 如果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公安机关还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4. 如果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且逃逸致人死亡,将受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公安机关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综上所述,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不同情况,处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刑罚将成为处理方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8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27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