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对证人就有明确的出庭义务以及拒绝出庭的法律责任;民事诉讼就没有,只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并没有规定证人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
旁听法庭审判活动的没有身份限制,是否准许旁听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所以说,没有被要求出庭作证的证人,从法律规定上说是可以旁听审判活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能,分别进行质证。证词有疑义,可能需要对质。刑事诉讼法规定,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因此,询问证人时不能多个证人同时进行。这不仅有利于保守案件的秘密,防止证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串通,保证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可靠,而且有利于消除证人的心理障碍,为证人创造敞开思想自然陈述的条件和气氛。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了伪证罪:即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证人出庭作证时,法庭应当告知其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即法庭负有一定的告知义务,告知出庭证人应当诚实作证,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证人作伪证不但会损害某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阻碍法院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错判、误判,降低司法权威。因此,为了督促证人诚实作证,法律对于作伪证设定了相应的不利后果。证人、鉴定人作伪证的,依照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申请公证证明。目前我国立法层次太低,主要是国务院的规定和司法部的配套规章。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证据规则”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可见,民事诉讼中对公证效力采取的是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原则,但又规定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因此,在证人可能拒绝作证的情况下,采取由公证员公证其证言的真实性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样既回避了因证人不出庭导致的举证不能的风险,又避免了因证人心理不成熟在交叉询问时作证不利的风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6人已浏览
11人已浏览
388人已浏览
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