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假想防卫并非都是不具有罪过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往往存在过失,由于假想防卫的行为人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损害,有时甚至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假想防卫并非都是不具有罪过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往往存在过失,由于假想防卫的行为人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损害,有时甚至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假想防卫指并没有非法伤害,而是由于假象防卫行为人的主观判断错误,造成他人受伤的行为。假想防卫,一般按照过失犯罪定罪处罚,根据行为人主观过失、过错、损害结果等案件状况,来确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
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假想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的防卫行为虽然是故意行为,但这种故意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错误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人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不法侵害的反击,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正当防卫行为,即主观上不具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因此,不能把假想防卫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当然,假想防卫并非都是不具有罪过的行为,行为人往往主观上存在刑法意义上犯罪的过失,一般可以过失犯罪论处。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因此,在假想防卫案件中,由于过失而造成危害后果的,只有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处罚这种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承担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否则,即使因过失导致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应要求行为人承担刑事方面的责任。
过失杀人罪的概念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而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过失杀人和假想防卫之间不具有任何的联系,因为假想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方做出的某种行为让当事人误认为会受到伤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586人已浏览
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