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一步,买房人发出退房通知。 买房人可通过挂号信、传真或者电话的形式向开发商提出。因开发商责任导致退房,应由开发商承担退房造成的损失,包括贷...
1、商品房退房的具体流程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退房通知,售房者在接到退房通知15日内为购房者办理退房手续、退还购房款于购房者,购房者依约返还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商品房法定退房情况:1、延期交房。这种现象比较严重,延迟交房是指开发商和购房人在合同约定的交房日之后,却迟迟得不到开发商的入住通知。一般来说,延迟交付房屋的期限从30天到90天不等。如果开发商超过这个期限无法交付房屋,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退房,并要求双倍退还押金或支付房价利息。2、开发商缺乏有效的文件和批准,导致合同无效。按照规定,开发商必须有完整的证件才能盖楼卖房。开发商证件不全的,属于违法操作,与买受人签订的合同无效。由于合同无效,买受人应腾空房屋,开发商应返还买受人支付的房款。三、开发商未经购房人同意变更设计。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中,一般规定开发商在变更设计前必须经购房者同意。否则,开发商构成违约,买受人有权退房。未经开发商未经购房人同意擅自变更房屋类型、朝向、面积等相关设计,购房人可以根据合同要求开发商退房。四、无法取得产权证。由于开发商的原因,买受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法取得产权证。如果约定这个条件可以退房,买受人可以要求退房。此外,由于前几年部分房地产经营不规范,部分开发商拖欠政府土地出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购买这些房地产的购房者在入住多年后无法取得产权证,购房者也可以要求退房。五、无法获得贷款。签订合同时,除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外,还有商业贷款或公积金贷款的约定。如为公积金贷款,需由开发商出具相关资料,并提交公积金归集部审核。如果开发商提供的信息显示不具备公积金贷款条件,购房者无法获得公积金贷款,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同样,如果买方因开发商原因无法办理商业抵押贷款,也可以按照合同退房。6、实测房屋面积与暂测面积之间的误差超过3%。根据新合同,当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7、房屋质量不合格。房屋质量不合格是房屋的硬伤,目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很少发生。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开发商很难拿到《竣工备案表》,不能交房。或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实确实不合格。8、商品房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买受人有权退房。新合同规定,买受人退房的,出卖人应当退还全部已付款并支付利息,给买受人造成损失的,出卖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检测费用由卖方承担。9、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使用。由于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和使用,如果买方要求退房并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法院也会支持。一般认为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和使用,主要是房屋入住后,由于前期施工原因,室内空气质量差影响室内居民健康,室内噪音影响居住。十、开发商抵押房屋。如果开发商在出售房屋前抵押出售的房屋,或者在出售给购房者后将房屋抵押给他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无效,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
1、签订《认购书》。《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双方在签署正式的买卖合同之前所签署的合同文件。签订《认购书》是商品房预(销)售程序的第一个环节,商品房开发商以及委托的代理商通常在楼盘所在地设立售楼处。购房人如果对某套商品房有意向,可到售楼处签订《认购书》,并交纳定金。出售方应将《签约须知》及有关的宣传资料和相关文件交给购买人,并应实事求是地向购买人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当签订完《认购书》后,出售方应给购买人《签约需知》,以使购买人清楚下一环节及签约有关细节。 2、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购买人在签订《认购书》后,应当在《认购书》中约定的时间内到约定的地点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买卖合同是整个购房程序中最重要一环,是购房人与开发商达成商品房买卖的最终合意。《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由建设单位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的,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的服务费用、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3、与开发商指定的银行签订《商品房抵押贷款合同》。为鼓励购房者购买所建房屋,开发商请求银行提供房地产抵押贷款,开发商要与银行签订按揭贷款合作协议书,银行、开发商与购房者应签订按揭贷款合同和担保书。在商品房预售中,购房人通过按揭方式购买商品房的,通常方式是支付一部分楼价款(即首付款)给开发商,其余房价款则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支付给开发商。
第1步:向开发商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开发商同意的,双方协商处理交还房屋、退款、赔偿损失等事宜。开发商不同意的,依法向所管辖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并由开发商赔偿相关损失,由判决。第2步:在购房合同解除后,可向贷款银行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这种请求法院应给予支持。第3步:将开发商归还的购房款优先归还享有抵押权的银行。开发商在归还购房款时可以将代为偿还的银行款项予以扣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789人已浏览
1,004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