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行政处罚法》之所以作出从轻、减轻或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在我国处罚本身不是目的,如果用较轻的处罚能够达到目的,那么采用较重的处罚事实上会扩大处罚成本。 其次,恰当地使用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更容易使人改过自新。 再其次,违法行为客观上有情节轻重之分,有危害大小之别,如果处罚不分轻重,不管三七二十一皆打五十大板,既不能体现过罚相适应的原则,也不公正。 最后,根据情节、后果轻重来处罚,更能够发挥行政处罚催人向善的导向作用,更能够体现行政处罚的法规制定初衷。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少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二)被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本条款既遵循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合法原则,又体现了合理行政原则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过程中,行政权,特别是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充分权衡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个人利益,尽量减少对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权益的损害,使其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保持平衡。行政处罚的目的不仅在于处罚,还在于预防,从而达到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目的。因此,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不仅体现了法律和理由,而且鼓励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4人已浏览
383人已浏览
873人已浏览
1,6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