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摆脱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要件

2021-10-10
(1)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对象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行政执法单位承担执法、法规、管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责任,享有法律授予的行政处罚权、行政裁决权。例如公安、工商、税务、海关、劳动、交通、环境保护、卫生、检疫、质量监督、计量等部门。这些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人员,是否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直接关系到行政单位的形象,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职责、不正当行为、不正当行政、不依法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破坏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必须依法对不正当行为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刑事制裁。(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不依法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重行为。行政执法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必须首先利用职务进行。利用职务是指利用职权或与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利;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是指不直接利用职权,但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依法交付司法机关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交付,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知道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交付司法机关应追究刑事责任,不交付,隐瞒或大事减少,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不交接行为只有情节严重才能构成犯罪。根据1999年9月l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表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立案调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应当立案:(1)根据法律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犯罪案件不交付的;(2)3次以上不交付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交付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不交付的;(4)处罚违法犯罪案件的情况的,或者一次不交付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活动案件的5名主管、犯罪部门进行隐瞒的犯罪部门的犯罪证据,直接违反犯罪部门的犯罪部门进行的犯罪证明书的犯罪部门进行了6名。(3)主体要件。本罪犯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指在国家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检疫等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公务人员,大致包括国务院和国管局组成部门持有执法权的人员(2)国务院直属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国家局持有执法权的人员(3)地方各级人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持有执法权的人员(4)地方人民政府派遣机关持有执法权的人员(5)根据法律、法律的许可决定,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持有执法权的人员(6)。(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行为者知道应该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希望和放任的态度,行为者的犯罪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为了贪图金钱等不正当利益,也有为了妨碍家人和朋友的感情而欺骗私人行为,也有为了报复和嫉妒心理而欺骗私人行为等,动机如何对本罪构造没有影响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