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七)故意伤害罪 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根据下列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共同犯罪中,个犯中止不能是自己中止,而是还包括阻止他人犯罪行为。 刑事案件每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判决的方向与具体量刑,其中不仅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还包括危害后果、具体情节等等。 通过简短的咨询、答复并不能给予帮助,只有律师看到卷宗,了解案件全貌,才能制定全面的辩护方案,因此建议委托律师。
对有期徒刑犯的假释,应当由罪犯所在的刑罚执行机构提出假释建议书,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无期徒刑犯的假释(包括原判死刑缓期执行已经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由罪犯所在的刑罚执行机构提出假释建议书,报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厅(局)审查同意后,提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构提交的假释建议书,经合议庭审理,如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致再危害社会,就依法作出假释裁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共同犯罪中止犯罪作出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中止犯罪是犯罪过程的一种表现,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6人已浏览
402人已浏览
1,599人已浏览
6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