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行为人已经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就是指已年满16周岁的正常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具有故意,就是明知道自己散...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假如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属于诽谤。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络诽谤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对象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捏造诽谤罪。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行为人知道自己散布了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希望这个结果发生。
导读:网络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要对网络诽谤作出处罚就要先看看该行为是不是符合网络诽谤罪成立的要件。 一般来说,中国有关网络诽谤的民事侵权成立,须具备以下个要件: 1、要有损害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为通过网络传播了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图片或语言。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行为人明知传播内容必然或可能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却希望和放任结果发生的,为故意。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为过失。 网络诽谤的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中国,诽谤行为可能构成违反民法,诽谤行为人被追究民事责任;也可能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诽谤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诽谤行为既可能构成侵权(民事的),也可能构成犯罪(刑事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最低管制一个月。
网络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客观要素:在客观方面故意捏造虚构事实,降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表现情节严重的行为。2、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权的对象是自然人。3、主体要件:诽谤罪本体为一般本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如果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那么该监护人有赔偿责任。4、主观要件: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信息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希望事情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名誉。行为者误认虚假事实是扩散真实事实,扩散某种虚假事实,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会成为诽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1人已浏览
445人已浏览
558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