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禁止令的期限一般是不能够少于三个月,如果是被宣告缓刑的话,那么期限是不能够少于两个月对于被判处了管制或者是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是可以...
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附属性:禁止令与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独立刑罚不同,它不是一种独立刑罚,而只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措施的革新,因此禁止令本质上是一种监管措施,不能脱离管制、缓刑而单独适用禁止令,具有强烈的附属性。 (二)特定性:一是禁止令的适用对象特定,只针对被判处管制、缓刑的罪犯适用。二是禁止令的内容特定,对被判处管制、缓刑的罪犯,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人。
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如果违反法院禁令、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禁令的情节不属于严重的,则不会被撤销缓刑,可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另外,缓刑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法院判决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由法院先行宣告定罪并判处刑罚,但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正,再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限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
刑法第38条第2款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我国刑法中禁止令应分为管制执行期间的禁止令和缓刑考验期间的禁止令。由违反两种禁止令的差异化制裁模式决定,禁止令是一种对犯罪分子兼具刑罚性和非刑罚性的综合性处遇制度。禁止令的直接法律功能是“管制执行”的绳索与“缓刑考验”的规则,间接法律功能是刑罚执行或者缓刑考验期间的资格禁止,并与前科形成法律效应上的呼应。 我国刑法中违反禁止令的后果:⑴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的规定处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于情节严重的,处理模式与前同;(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而“情节严重”主要是指三次以上违反禁止令、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罚后,再次违反禁止令以及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30人已浏览
2,247人已浏览
1,072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