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如何认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
认定标准的说明: 一、本罪的构成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构成条件:客体是与通讯相联系的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与通信相关的公共安全,其破坏对象是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即广播电台、电视、电报、电话或其他通信设备,如机械设备、电话交换设备、通信线路、收发电报设备、电视收发设备等。,必须正在使用,直接用于广播、电视和电信。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的行为分为两种情况:未造成严重后果和已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本法的规定,过失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失犯前款罪仅指过失犯前款罪中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即构成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罪。过失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只有过失,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后果不严重,则不构成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罪,这也是本罪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根本原因。3、主要要件;本罪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信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均可构成。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应预见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和公共电信设施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因疏忽而未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导致严重后果。如果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既不是故意的,也不是过,那就是意外,不构成犯罪。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都是以交通工具为侵害对象的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两者主要的区别是:(1)主观罪过不同,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持否定态度,或者应当预见而未预见,或者虽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引起严重后果。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其破坏行为会发生严重危害结果是明知的,并且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2)对危害结果要求不同。前者把造成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法定要件,如果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过失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犯罪。后者只要故意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并足以使之发生倾覆或毁坏危险,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危害结果,均构成犯罪,而且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2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