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判断一个违法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还是刑事违法行为,主要的是看违法行为的主体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还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或者是触犯刑...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有效行为: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是无效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注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7)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欺诈行为(即是否虚构关键事实或隐瞒关键真相),是否符合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被害人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财产的欺诈犯罪。如果行为人未能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即使借款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或改变借款用途,也是行为人借款后的独立处分,属于借款民事纠纷,不构成欺诈,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第二,要看借款的用途。如果行为人在借款时实施欺诈行为(隐瞒暂时生产经营困难),借款后用于生产经营,不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挥霍、带钱潜逃,更不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行为人意图通过生产经营偿还贷款,最终因客观原因造成经营损失,无法偿还的,主观上不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以欺诈罪论处。第三,要看还款资金的来源是否可以预期。如果行为人在借钱时有可预期的还款能力和资金来源,且由于客观原因(贷款条件发生变化、客户违约、被利用、被欺骗等)无法偿还。),行为人想尽办法筹集资金还款,充分证明了行为人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欺骗他人钱财的意图,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自然不构成诈骗罪。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合伙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1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3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