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在银行和地产界,抵押通常被称为按揭,是指提供私人资产作为债务担保的行为,多发生于购买房地产时银行借出的抵押贷款或在典当商折现非不动产的物品。...
一般程序 (1) 买卖双方在房产交易后一个月内,需持房屋买卖合同和其他证件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过户登记。所需证件和资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我国在2017年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异地换证、补证、挂失等3项制度。这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为长期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了方便,也创造了更加安全的居民身份证社会应用环境,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然而,制度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只有将好事办好,促进相关改革举措精准落地,才能真正惠及百姓。 具体办理流程如下:申请人本人到派出所拍摄居民身份证数码照片,并现场采集指纹信息。然后,填写《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登记表》,并缴纳证件工本费。申请换领的需交验居民身份证,申请补领的需交验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异地受理点受理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申请后,及时将受理信息传送至申请人户籍地公安机关,户籍地县级公安机关及时审核签发。居住地公安机关接到经审核签发的制证信息后,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制作与核验发放,申请人凭领证回执到受理点领取证件。换领证件的,领取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根据《意见》,我国将在2017年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异地换证、补证、挂失等3项制度。此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为长期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提供了方便,也创造了更加安全的居民身份证社会应用环境,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然而,制度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只有将好事办好,促进相关改革举措精准落地,才能真正惠及百姓。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快身份证异地办理、挂失、招领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各地人口集聚和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具体来说,要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外,还应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信息系统,为社会用证部门和单位提供居民身份证挂失信息核查服务。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应督促并指导相关用证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居民身份证核查责任,严防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对不依法履行核查义务致使公民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发现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法对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进行处理,切实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补办产权证由原产权证发放机关负责办理。具体补办手续为: 1、由房屋产权人写一份申请书,写明产权证丢失原因、经过、丢失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产权人签字盖章,并由产权人所在单位盖章(如果产权人无单位,由产权人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或街道办事处签字盖章)。 2、产权人带着签字盖章后的申请书到各区县房地局的原产权证发放机关办理具体事宜。由原发证机关开介绍信,在当地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 3、声明见报后,产权人带着刊登声明的报纸、遗失人(产权人)书写的具结(内容包括遗失证件找到后交回以及因遗失证件而产生的后果自负等)、本人身份证、户口图章,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原发证机关领取产权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20146号),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那么,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是如何认定的呢?根据绍兴嵊州市官方发布的认定标准,国土“户”是指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本村常住户(寄户除外)。户数及人口以公安机关登记的户籍为基础,由国土部门最终认定。“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如下: 1. 夫妻离婚三年以上的且未共同生活或离婚后一方又另行结婚的可以认定分户。 2. 农户只有一个子女的,父母与子女共同申请,不得另行分户。 3. 农户有两个以上子女,但只有一个儿子的,父母随儿子提出申请,不得另行分户。 4. 农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其中一人成年可以单独申请分户,其中父母应随一方子女,不得单独分户。 5. 一户村民虽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宅基地,但面积总和未超过规定宅基地面积标准的,可以认定为一宅。 6. 四代同堂或三代同堂的第三代(其中第三代为儿子)符合结婚条件的,同住一宅且现有住房占地面积少于最高限额的,可以申请第二宅。 7. 干部、职工的配偶为农民,需要在配偶的户籍所在地建房,且没有享受公房、集资房、货币分房等房改政策的。 8. 建房宅基地面积标准以村庄规划布局为准,但使用农用地的面积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25㎡,使用其他土地的面积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40㎡。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人已浏览
18人已浏览
16人已浏览
3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