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拘留。即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因而法律对其适用作了...
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 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比例原则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英国大宪章的规定,人们不得因为轻罪而受重罚。19世纪,德国的警察法中首次出现比例原则观念,之后比例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德国行政法学者奥托·迈尔(Ottomayer)在1895年出版的《德国行政法》中,主张“警察权力不可违反比例原则”。1923年在同书第三版中认为,“超越必要性原则即违法的滥用职权行为”。20世纪初,德国另一位行政法学者弗莱纳(F·Fleiner)在《德国行政法体系》一书中用“不可用大炮打小鸟”的名言,比喻警察行使权力的限度。观念上倡行的结果是比例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1931年的《普鲁士警察行政法》规定,警察处分必须具有必要性方属合法。同时该法第14条对必要性定义为:“若有多种方法足以维持公共安全或秩序,或有效地防御对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危险,则警察机关得选择其中一种,惟警察机关应尽可能选择对关系人与一般大众造成损害最小方法为之。”此一立法例证,被德国各邦广泛采纳。[1]在司法实践中,当时的高级行政法院将警察采取的措施是否超过为实现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作为审查内容之一。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比例原则后来超越了警察法领域,行政处罚比例原则被德国联邦法院赋予宪法地位,但其核心内容仍是行政成本应与行政效果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原则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在合法的范围内,注意合理的比例和协调。
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 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 2.行政处罚立案调查笔录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 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 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
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 (一)当事人可以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等进行陈述; (二)当事人可以查阅他方提交的材料; (三)当事人因正当理由无法在听证前提交证据的,经复议机构准许,可以在听证时提交; (四)申请人可以在听证时行政复议案件听证规则申请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五)申请人、被申请人在听证时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六)当事人可以核实听证记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6人已浏览
1,046人已浏览
336人已浏览
7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