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根据司法审判的规定,超过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否还可以提交证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对于那些在举证期间由于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提供证据的,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上交。但对于那些恶意不提交,拖延审判时间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证据。
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提出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理由如下: 一、《证据规定》第54条的规定与《证据规定》第32条规定“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同样是属于倡导性规定,而非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与倡导性规定有两个重要的形式性区别:(1)强制性规定通常有“必须”、“禁止”、“不得”、“不能”等措词,倡导性规定通常表述为“应当”、“可以”、“有权”;(2)强制性规定在规定应当或不得为的事项后,紧接着规定不遵守的法律后果,倡导性规定则没有规定法律后果的表述。因此,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提出证人出庭作证,并不丧失该项举证权利,承担不利的举证后果。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确定举证期限的两种形式: 一是当事人协商 二是人民法院指定。 第33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约定举证时限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基于当事人的“合意”,确定双方遵守的举证期限。《证据规定》33条第2款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6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8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1,365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