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依据诈骗案件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数额在3000-10000元,属于数额较大,诈骗数额在30000-100000元属于数额巨大,诈骗数额在...
伪造借条怎么告他诈骗的解决办法是:可以直接到公安局告他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因此,犯诈骗罪的,符合上述规定可以假释。
诈骗罪可减刑,受到管制,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督规则,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刑的重大立功表现之一,应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的检举,经过验证是真实的;(3)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创新的;(4)在日常生产中舍弃自己救人的;(5)在抵抗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
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因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2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