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见义勇为的时候过失杀人的,这种情况可能涉嫌防卫过当,有可能被追究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该条规定只列举了救灾抢险就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遇抢劫见义勇为将劫匪杀死,构成正当防卫,则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应该符合五个条件: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具备了下列特征,才能成为见义勇为行为,这也是检验见义勇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4、行为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 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这种紧急情况既可以是人为造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相关法律可参考:《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关于贯彻执〈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第142条中规定:为了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在侵害人无力赔偿或者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如果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情况,责令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员工见义勇为视为工伤,有限公司企业没有参加社保,被迫破产清算,清算后财产不足以支付赔偿,企业法人和股东的个人财产会被迫用来赔偿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8人已浏览
5,622人已浏览
270人已浏览
2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