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 离婚双方当事人需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2. 需经过离婚冷静期。 3. 双方当...
夫妻离婚后,任何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但如果协商不成,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变更孩子的抚养权有两种方式:一是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只要变更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应予准许,父母之间可以私下协商变更子女抚养权,然后请求法院予以变更;二是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由一方起诉要求变更。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变更孩子的抚养权,都需要法院的认可。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6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解除婚姻关系,后专指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夫妻关系。 能不能离婚或者是想离婚,需要根据男女两方的具体情况来看,看选择哪种离婚方式,看你们之间可否存在能够判离婚的情形等。离婚有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方式是两方协议离婚,商量好两方一起去民政局解决相关离婚手续,这种情况是男女两方都认可离婚;另一种方式是去法院提诉讼讼离婚,这种情况适用于一方不认可离婚。法院裁判离婚的准则是夫妻感情确已破碎,而夫妻感情确已破碎是根据男女两方之间的情况来判定的,主要是判定两方之间可否存在家庭暴力、抛弃、凌虐、吸毒、赌博、重婚、坐牢、感情不和分家两年以上、难以治愈的身体缺陷或疾病等情形,法院会根据两方的情况来判定。如果男女两方之间不存在以上诉讼离婚中视为夫妻感情破碎的情形,那么第一次诉讼离婚法院通常不会裁判男女两方离婚,需要男女两方第二次诉讼时法院才会裁判男女两方离婚,第二次诉讼离婚的时间是第一次裁判奏效后的六个月后。当然在这个期间男女两方是能够任意协议离婚的。 有两个孩子的离婚程序按照诉讼离婚或者协议离婚的一般程序走。 双方通过协议方式离婚的,离婚登记按照初审——受理——审查——登记(发证)的程序办理。 协议离婚具体需要的材料手续如下: 1、当事人提交证件和证明材料; 2、婚姻登记员查验相应证件和证明材料; 3、婚姻登记员向当事人讲明民法典关于登记离婚的条件; 4、婚姻登记员询问当事人的离婚意愿以及对离婚协议内容的意愿; 5、双方自愿离婚且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双方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并在监誓人面前签名; 6、夫妻双方亲自在离婚协议上签名;婚姻登记员作监誓人。协议书夫妻双方各一份,婚姻登记处存档一份; 7、婚姻登记员对当事人提交的证件、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离婚协议书进行审查,符合离婚条件的,填写《离婚登记审查处理表》和离婚证; 8、颁发离婚证。 诉讼离婚,即通常所说的法律途径离婚。比协议离婚较为复杂。具体程序和步骤如下: 1、委托律师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一般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到庭,必须向法庭出具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 8、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子女抚养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作出判决。
逆回购操作流程:在交易界面,选择“卖出”,输入代码(比如202001),融资价格就是年化利率,数量最低是1000(张),代表10万元,每10万元递增,点击融券下单就可以了(上面显示的最大可融没有意义)。如果是一天回购,则下一交易日(T+1日)资金可用但不可取,T+2日可取。可用指可以买入任何证券;可取指可以转入银行账户。注:回购交易的规则是“一次交易,两次结算”。当你做了逆回购借出资金后,到期资金就自动回到你的账户上,期间不用做任何操作。比如1日回购,当日晚上资金就显示可用,但实际上是资金T+1日晚上返回到你的账户(我们在后面会对交易规则做深度分析)。T+1日是指交易日期,故若周五做一日正回购,则下周一资金才可用,但实际上你仍然只获得了一天的年化利率。注意:有的券商是T+2日资金才可用,这明显是不合理的。7日回购是指7个自然日,比如周一做7日回购,则下周一资金就可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21人已浏览
44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