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
1、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犯罪客观要件方面,应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 1,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企业的银行存款足够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合同或法定应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限。如实行月工资制的,超过20天仍不发放工资的,即构成“不支付”。 (二),数额较大。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构成的绝对值范围。应比照职务侵占罪的入刑标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三),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认定构成的几种情形: 1,劳动行政部门即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已向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向用人单位送达《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仲裁不论是否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均构成。 3,各级法院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民事判决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判决书已生效或虽因劳动者提起上诉而没生效但用人单位没有提起上诉的。 4,各级信访机关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批转文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5,具体来说是行为人采取了欺骗、隐瞒等非法手段,达到故意不支付的目的。首先,我国刑法采取“定性定量”的立法模式,因此拖欠劳动报酬的数额上应该有限制。二是时间上也要作出限制。三是程序上也要作出限制。如之前需通过劳动仲裁并有仲裁裁决或有相关部门的责令、判令支付薪水的文书等。
今天我们来谈谈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罪行。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及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在犯罪主观上,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犯罪客体,本犯罪客体为双重客体,不仅侵犯了工人的产权,还妨碍了正常的劳动雇佣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犯罪客观性,本罪在犯罪客观性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两者之间有刑法因果关系,其具体规定为:(1)以转移财产、逃避等方式逃避支付工人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工人劳动报酬而不支付工人劳动报酬。(2)金额很大。拒绝支付一名工人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金额从五千元到二万元以上拒绝支付十名以上工人的劳动报酬,金额累计在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之所以规定区间值,而不是绝对值,主要考虑各地经济状况差异,各地高院确定具体数额标准。(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1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89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