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如何认定自身犯罪过错

2021-11-1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均为犯罪;但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视为犯罪。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犯罪对象、客观方面、主体方面和主观方面。第一,犯罪对象是指中国刑法保护的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必须侵犯某一客体,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例如,销售假药罪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权利。如果侵犯的社会关系不受刑事法律保护,如合同关系,则不构成犯罪。第二,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后果及其因果关系。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行为和不行为。作为不当行为的积极行为,即法律禁止的行为,如杀人。不作为是指不作为的负面行为,是指行为人有条件、有义务实施某些行为而不实施,从而严重危害刑法保护的对象的行为,如玩忽职守。三、犯罪主体是指依法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第一,关于自然人,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二、关于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为牟取单位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者经单位集体讨论决定,实施刑法明确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刑法基本上对单位犯罪实行两罚制,既处罚单位,如罚款,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有法律明确规定,才能实行单罚制。第四,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对其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意图、过失、目的和动机。犯罪意图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分为直接意图和间接意图。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