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72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
非全日制工资标准一般按照工作小时数计算,参照原则如下: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非全日制用工和全日制用工的区别: 1、工作时间不同; 2、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3、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随时终止且无需支付补偿金; 4、非全日制用工一般只缴纳工伤保险; 5、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
非全日制用工节假日上班,不属于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可以正常支付工资,没有上班的,不支付工资。 属于用人单位安排的节假日加班,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三倍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风险提示:非全日制用工企业应当注意: 1、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具有考察期、适应期、缓冲期的功能,所以法律赋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进一步进行双向选择的权利,允许双方当事人在试用期内较为容易解除劳动合同。而非全日制用工具有松散、灵活的特点,且双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的意义并不大,这是《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的初衷。 2、工作时间受限。 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以周为统计单位,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4小时,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但在每周24小时的范围内,用人单位可以灵活安排日工作时间,比如一周工作3日,每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4日,每日工作6小时,只要不超出每周24小时的限制即可。因此,用人单位应严格控制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随意安排加班或恶意利用加班延长工作时间,从而造成全日制用工之实。 3、工资结算周期较短。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而全日制用工通常按月支付工资。 4、不利于商业秘密的保护。 由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可以与一个甚至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再加上工作时间的限制造成工作的不连贯,这不利于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用人单位应避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盲目扩大非全日制用工的适用范围,一般应限制在临时性、辅助性的岗位。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非全日制就业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就业形式不是全日制,而是以小时报酬为主,一般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一周不超过24小时。是对普通就业关系的补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92人已浏览
919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