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合同纠纷当事人可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合同等证据向被告住所地基层法院立案。 2、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将在7天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
根据上述法理精神,一般认为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案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同一当事人,即两次诉讼的原、被告是否相同 (2)同一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但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另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协商解决不了,起诉至,需要如何准备?一般流程如下: 1、任何事情都要防范于未然,从协商开始,就要注意收集、保存证据,缺乏书面证据的,要通过录音录像来补充,必要时,可以通过公证来做证据保全。 2、决定起诉后,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先确定管辖地,然后起草,诉讼请求要明确具体、事实与理由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陈述简要明了且充分,对方的送达地址务必正确,以免法院送达不了,可能要通过公告送达,导致诉讼流程拖长。 3、制作证据目录:整理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等。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就行了。 4、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缴费-等待开庭-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后陈述、休庭)-领取判决。一审程序法院规定是六个月,二审是三个月。
首先,当事人需要准备好,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相关证据材料等,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然后,根据不同的的实际情况,有可能立案后就缴纳诉讼费,也有可能等候法院通知再缴费。接着,该案会通过正常的工作流程分配到承办法官手里,由承办法官确定举证期限开庭日期以及向各方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等相关材料。庭审时各方当事人针对自己主张的事实进行举证,对对方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然后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辩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有可能会开多次庭。最后,由法官在审先内判决。另外只要在判决前,各方当事人都是可以和解,或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53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9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