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关于抚养费的标准的确定,一是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二是根据实际需要与实际情况,三是根据当事人的承受能力来确定。 二、对于抚养费的标准与...
一、关于抚养费的标准的确定,一是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二是根据实际需要与实际情况,三是根据当事人的承受能力来确定。 二、对于抚养费的标准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子女抚养费收入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1] 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1] 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1]
据悉,目前实施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将具体征收标准等授权各省制定。据国家法制办介绍,《办法》出台后,全国30个省(区、市)先后对本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明确社会抚养费具体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征缴方式等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全国征收标准不统一、征收情形不一致等问题。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送审稿),但是该条例尚未生效,如无意外该条例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出台。部分地方的标准如下:一、上海《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第六条:生育第二个子女不符合规定的,按下列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一)系城镇居民的,按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但前一年实际年可支配收入高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其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二)系农村居民的,按子女出生前一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三倍征收,但前一年实际年纯收入高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按其实际年纯收入的三倍征收。二、广东《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三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一)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二)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纯收入高于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三、北京《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五条:根据不同情节,社会抚养费按照下列标准征收。(一)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二)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三)对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征收;(四)对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当事人,女方生育时不满28周岁或者距生育第一个子女的间隔不满4年的,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征收。对违反规定生育子女的当事人,其前一年实际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人均纯收入或者前三年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值高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以其实际收入为基数,按照本条前三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征收。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自己有了超生的行为就会存在社会抚养费的收取,一般情况下对于社会抚养费的收取不会太多,所以不会给有关的家庭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得按照一定的时间期限进行费用的缴纳,一旦自己不能按照有关的规定,就会有滞纳金。
对育有子女的夫妻双方在选择离婚后,仍需协商抚养子女,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按规定按时支付相应的抚养费。如果没有赡养人没有固定收入,赡养费应该如何计算?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有抚养义务的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我国法律抚养费是指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者不履行抚养义务时,向未成年人支付的费用。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承担部分或全部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一方,抚养费金额可以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考20%—30%的比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7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