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不受送达期限的限制,一般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辩护人的意见和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 适用速裁...
刑事辩护速裁程序庭审的内容案件都是简单轻微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是关健,承担着调查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重任,是为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查明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仲裁投诉程序: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诉书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证据质证、辩论和陈述。5、调解6。如果调解失败,裁决。
仲裁开庭的审理程序具体如下: 1、开庭仲裁,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宣布开庭。随后,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和记录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仲裁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仲裁庭通常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开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5)宣读鉴定结论。 3、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并经双方当事人质证。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材料,它是仲裁裁决的依据。仲裁法第43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根据这一规定,仲裁中的证据一是来源于当事人,即当事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出证据。二是来源于仲裁庭,即在必要时,仲裁庭可以自行收集证据。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但仲裁庭对证据的收集不能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果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时,根据仲裁法第46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保全措施。不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还是仲裁庭收集的证据,都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 4、当事人进行读者辩论仲裁法第47条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辩论是开庭审理的重要程序,也是辩论原则的重要体现。
劳动仲裁开庭的注意事项: 1、提前确定案情争议的焦点; 2、对对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及时质证答辩; 3、如果认为仲裁庭组成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回避; 4、有意愿调解的,提前准备好调解方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