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擅自撤回要约时的缔约过失责任; 2、缔约之际未尽通知等项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缔约过失责任; 3、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侵害对方的人身权、物...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所谓假借,就是根本没有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和对方谈判只是借口; 目的是损害对方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恶意,是指假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所谓“假借”就是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与对方进行谈判只是个借口,目的是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恶意”是指假借磋商、谈判,而故意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主观心理状态。恶意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谈判意图,二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目的和动机。恶意是构成缔约过失行为的最核心的要件。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即欺诈行为。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欺诈方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2)欺诈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事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所谓泄露是指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他人,包括在要求对方保密的条件下向特定人、少部分人透露商业秘密,以及向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其披露当然是违背权利人的意思的。所谓不正当使用是指未经授权而使用该秘密或将该秘密转让给他人。如将商业秘密用于自己的生产经营,由自己直接利用商业秘密的使用价值的行为或状态,或非法允许他人使用。无论行为人是否因此而获取一定的利益,都有可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也即包括除了前三种情形以外的违背先契约义务的行为。在缔约过程中常表现为,一方当事人未尽到通知、协助、告知、照顾和义务等义务而造成对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失的情形。
一、缔约过失行为有哪些一方当事人因其订立合同的行为未依诚实信用原则尽到应有的义务而承担了缔约过失责任,这种行为是缔约过失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所谓假借,就是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与对方谈判只是个借口,目的是损害对方或第三人的利益,恶意地与对方进行谈判。如甲知道丙有意转让一个餐馆,甲并不想购买丙的餐馆,其与丙进行谈判的目的是想阻止丙将餐馆卖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乙。当乙购买了另一家餐馆后,甲中断了与丙的谈判。丙以比乙出价更低的价格将餐馆转让。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如某连锁店老板甲为了获得高额转让费而隐瞒专营许可即将到期并不能获得续期的事实。3、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如甲并无意与乙签订合同,却给乙设置苛刻的前提条件,乙方因信赖而努力做前期准备工作,甲却不与其签署合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之一是必须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如果没有损失,则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限额以对方当事人的直接损失为限,如当事人为谈判而生的费用或为准备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一些前期费用。缔约过失责任不包括间接损失。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应具备如下要件:1、此种责任发生于合同订立阶段。这是它与违约责任的根本区别。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者虽已成立,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才可能发生缔约过失责任。因此,合同是否成立,是判定是否产生缔约过失责任的关键。2、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依诚实信用原则所担负先合同的义务。由于合同尚未成立,因此当事人并不承担合同义务。然而,在订约阶段,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忠实、保密等义务,此为法定义务,若因过失而违反,则可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3、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因此而受到损失。所谓信赖利益损失,是指一方实施某种行为后,另一方对此产生了信赖(如相信其会与己方订立合同),并为此而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因对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未成立或无效,该费用不能得到补偿,因而受到损失。此项损失,既包括财产的直接减少(积极损失),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如履约收益)。
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缔约的过失责任,另一种是合同不成立的缔约过失责任。因为有一方出现了违背依据诚实信用的原则而发生的义务,给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需要承担相对应的损害赔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9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6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