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民事诉讼的庭审程序是什么

2021-10-27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阶段:(一)审判准备审判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实体审判案件前,为保证案件审判顺利进行的各项准备。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准备的内容是1、召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加者参加诉讼。2、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天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件原因和开庭时间、场所。3、明确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者是否到庭,公布法庭纪律。4、开庭审理时,审理长核对当事人,核对顺序为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场、职业和地址。(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审判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事实,审查和验证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1、当事人陈述2、出示证据和质证(3)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明确的事实和证据,明确自己的意见和意见,相互辩驳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是辩论原则最生动和最集中的体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法庭调查阶段审核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执焦点,互相进行口头辩论,争取合议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同时,通过辩论,审判人员能够掌握案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1、合议庭审判法庭辩论结束后,无法调停的,合议庭必须休庭,进入审判室进行审判。2、判决判决的内容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结果和理由、诉讼费用的负担、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判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法庭判决。也就是说,在合议庭审判后,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宣布审判。判决后,10日内向相关人员发送判决书。另一个是定期判决。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法庭上作出判决在别的日期作出判决。定期判决后,应立即下达判决书。无论是公开审理还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判决都是公开的。在判决离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判决未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法庭记录法庭记录是书记开庭审理活动的记录。做好法庭笔录,应按开庭审理各阶段顺序客观、真实、全面记载开庭全过程,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字。审结期限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相关法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