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院在开庭审理民事案件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阶段:(一)审判准备审判准备是人民法院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来说,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可以向一审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而二审民事诉讼是否开庭,需要二审法院经过审查才能确定。如果符合条件,就会予以立案,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如果不符合条件,二审法院会给予不开庭审理的理由。
根据现代法治原则,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谓审判,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由于所要解决的纠纷性质不同,现代审判大致分为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三种。刑事审判解决涉嫌犯罪的主体与国家之间刑法上的纠纷;民事审判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方面的纠纷;行政审判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方面的纠纷。刑事审判作为审判的一种,有其特殊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在我国,刑事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对于被提交审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刑事审判活动由审理和裁判两部分活动所组成。所谓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并确定如何适用法律的活动。所谓裁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据认定的证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对案件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结论的活动。审理是裁判的前提和基础,裁判是审理的目的和结果。
刑事诉讼法庭审判程序为: 1、开庭。为审理案件作好准备; 2、法庭调查。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 3、法庭辩论。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法庭辩论; 4、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5、评议和审判。当被告人最后陈述完毕,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并依法作出判决。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7人已浏览
255人已浏览
305人已浏览
4,4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