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可以通过监控找到。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车辆逃逸的,尽量记下逃逸车辆的车牌号、外观等车辆信息及驾驶人员特征,同时及时报警处理,保护好现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第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及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应该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逮捕预案,配置警力,通过全国汽车逮捕控制系统进行逮捕。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调通报或向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事故逃脱事件的基本事实、交通事故逃脱车辆状况、特征和逃脱方向等相关情况。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事故逃生车辆和嫌疑车辆时,应当拘留,依法召唤交通事故逃生者,或与协调通报一致的嫌疑人,及时通知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5人已浏览
859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