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如何认识虚假诉讼罪,哪些情况属于虚假诉讼罪?

2024-12-29
一、什么是虚假诉讼? 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恶意地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意图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错误,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哪些案件容易高发虚假诉讼? 1. 民间借贷案件 2. 被告为资不抵债的企业或其他组织,其财产已进入法院执行拍卖程序 3. 改制中的国有、集体企业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 4. 政府规划拆迁区范围内的公民作为诉讼主体的分家、析产继承、买卖等案件 5. 提起离婚诉讼前某一时期,夫或妻一方经法院裁决债务案件异常多的离婚案件 6. 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 7. 其他可疑的案件 三、如何识别虚假诉讼? 1. “查”:调查原、被告是否存在亲属关系或其他亲密关系,诉讼事实及理由是否明显不合理,证据是否明显伪造等。 2. “听”:参与或旁听庭审,确认庭审情况。原、被告会担心庭审时疏漏出错,一般不亲自出庭诉讼,由其代理人出庭应诉,而且被告一方几乎不作任何抗辩,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庭审过程。 3. “看”:虚假诉讼案件的最终目的是逃避债务、转移资产,所以此类案件普遍调解结案,双方当事人经常表现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快便达成和解,执行财产。 四、如何打击虚假诉讼? 根据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虚假诉讼行为可以构成虚假诉讼罪,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1. 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只是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虚构或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本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造事实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可以以诬告陷害罪论处。 2. 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还要造成“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结果,才构成犯罪。“妨害司法秩序”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多次审理、调查取证等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或者因此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执行。“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指造成对方当事人或利益相关人员为了应诉而花费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诉讼费、律师费、鉴定费、差旅费等,或者导致上述人员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况。 3. 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并且“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罪从重处罚。”所谓的“其他犯罪”,主要是指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等侵犯财产型犯罪。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