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看对方鉴定后,受伤到什么程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公司订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 (二)被保险人,是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 (三)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第二十三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对于车辆肇事逃逸的情况,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此时商业保险是可以拒绝赔偿的,但交强险可以在限额的范围内进行合法的赔偿处理,具体情况下应当基于实际的交通事故情况而定,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存在异议的,那么是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刑法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注意:是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肇事逃逸罪)。但是,认定本罪需要注意的是,犯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这里的“交通运输”是指公路和水路运输,不包括航空和铁路。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楼主可以根据案情还有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自己看一下,构成什么罪。 二、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无论定何种罪名,交通肇事后逃逸而致人死亡按照法律规定是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楼主有“让不让他承担刑事责任”的疑问,估计是想比较一下获得赔偿的数额,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根据你的疑问,我解答如下:如果这个事故交警没有立案,只有你自己知道,而肇事逃逸的行为人你又能找到,并且他承认自己的肇事行为,有能力支付并且愿意支付以你开出的巨额的“赔偿金”的条件下,你们可以达成协议,你不去举报,他就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时候,你索要的“赔偿金”是没有限额的,只要他愿意给。 三、关于案件的程序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现场勘察和目击证人提供的线索抓捕犯罪嫌疑人,并在侦查终结后将案卷和犯罪嫌疑人一起移送至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这时候,您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出自己的赔偿请求。 四、法律规定的可以获得的赔偿范围: 赔偿范围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三款:“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十七条第一款:“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的规顶予以确定。各种赔偿金的标准各地是不一样的,这个依照当地确定的标准计算。 五、关于精神抚慰金的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精神抚慰金在本案中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不能要求精神损失赔偿金。 六、死亡补偿费的标准问题: 死亡补偿费的标准各地不一,受害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补偿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应按照当地的标准执行。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9人已浏览
1,596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8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