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案件的审理,有法定的期限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案件。法条链接:〈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1、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由独任审判员审理的,案件应当从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以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应当从立案之日起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遵守法定的期限,方为有效,如果超过期限,就丧失了申请执行的权利。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个人的为1年;双方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为6个月。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后1日起计算。 1、法院执行立案后,法院应在6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 2、如果法院在6个月内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提级执行。就法院的判决、裁定来看,并不是一作出就会生效。因为我国是两审终审制。通常情况下,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在上诉期内没有提起上诉的话,那么才会生效。而要是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一般是从作出之日生效。
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刑事案件的立案期限,但参照《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立案期限为7天。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30天;特别重大、困难、复杂或跨区域线索,经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30天。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或者书面通知立案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通知立案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侦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6人已浏览
255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