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仲裁是指在双方产生争执且无法自行解决时,由第三方进行调解并作出裁决的一种方式。在法律上,仲裁是一种非诉讼方式,当事人自愿将纠纷提交给非司法机...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其中,和解和调解并非解决合同争议必经的程序,即使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争议条款中作了相应的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援助的条件自1994年起,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开始建立,主要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公民,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减免或免除相关费用,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要想获得法律援助,中国公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有充分理由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援助;2、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或失业救济标准,或者能够提供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证明。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话,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具体形式包括解答咨询、调解、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以及办理公证等。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自接到指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农村房屋买卖常常引发以下几种纠纷: 1. 卖方起诉的纠纷:卖方没有房屋权属证明,却以较低的价格将其农房卖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城镇居民。随着房价的飞涨,卖方意识到当时的利益较低,因此试图收回房屋再次获利。为此,卖方常以买卖合同违反《民法典》规定为由,请求法院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2. 买方起诉的纠纷:由于农村房屋不具有产权证,或仅有乡镇产权,因此,在买卖合同签订后,买方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或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取得房屋产权。此外,一些政策性文件禁止向城镇居民出售农村房屋,因此,买方便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由卖方返还购房款,或请求卖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等。 3. 其他与农房买卖有关的纠纷,例如农房联建,一般是农民出地,他人出资来共同修建房屋,修好房屋后双方就协商分配时出现纠纷等情况。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为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但是,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协议中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当事人已经达成协议,则以协议为准。如果当事人没有达成协议,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7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40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