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裁判,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裁判。对于未执行完毕的生效裁判,如未裁定撤销原裁判或者中止执行,不...
1、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裁判,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裁判。对于未执行完毕的生效裁判,如未裁定撤销原裁判或者中止执行,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具体如下: 1、审理的对象不同。 审判监督程序是判决或裁定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二审程序是一审程序判决或裁定的对象是尚未生效的案件。 2、提起的主体不同。 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只能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而二审程序由享有上诉权的是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享有。 3、提起的条件不同。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条件是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在认识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而二审程序提起的条件是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可上诉。 4、提起期限不同。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期限除因发现新罪或将无罪改为有罪受追诉时效的制约以外,是没有限制;二审程序提起期限必须是在法定的上诉期和抗诉期内。 5、审判适用的程序不同。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适用何种具体审判程序取决于以生效的判决。 6、审判结果能否加刑不同。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结果可以是减轻原判刑罚和加重原判刑罚;而按照二审程序审理案件上诉不加刑的。
是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和重新审理事实或者适用法律有效的判决、裁定的程序。它也被称为再审程序。基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和检察监督权引起的再审程序,以及当事人行使诉讼权申请再审引起的再审程序。前两种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后者称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广义上,前两种和后一种统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法院决定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有误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有权提出审判或者指示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1、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是不同的。二审程序审理的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既可以是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2、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条件不同。提起二审只要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就可以提起上诉;而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是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明确违反法律的规定或确有错误,方可开始再审程序。 3、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时间不同。二审是一审的继续,上诉期限有一定的限制。审判监督程序除因发现新罪或将无罪改为有罪追诉时效以外,没有期限限制。 4、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法院不同。二审人民法院必须是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案件,既可以由原审法院审理,也可以由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亦可以由更高的人民法院提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7人已浏览
847人已浏览
269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