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履行程序过程中,执行法院主要是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形式上的审查。 被执行人和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应当主动并及时地向执行法院提交其持有的异议...
1. 强化与执行员的沟通,深入研究拖延执行的原因; 2. 积极收集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为顺利执行提供保障; 3. 若久未解决执行问题,可以向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户籍信息被冻结通常是为了防止重户现象的发生。目前,常见的做法包括长期未到派出所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且无法联系到本人,户籍信息可能被冻结。此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过去曾经有一人拥有多个户口的情况,民警在清查和核实时,一旦发现此情况,也会冻结该人的户籍信息。 如果户籍信息被冻结,可以向派出所申请解冻。通常情况下,解冻需分别向县公安局和市公安局提出申请,由市公安局解冻。如果急需身份证,可以由县公安机关提供证明并办理临时身份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应当是明确的,包括明确劳动报酬的种类、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以及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进行模糊处理,或者只作口头约定。发生劳动报酬争议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解决: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新协商。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2、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因此,如果协商不成,用人单位又有集体合同的,就应当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 3、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也未规定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目前,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不发达,多数企业没有集体合同,行业性和区域性集体合同也很少;或是虽然有集体合同但其中并没有关于劳动报酬的约定。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在确定劳动报酬时应当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同工同酬是《劳动法》确立的分配原则,《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即用人单位对相同或者相近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支付大体相同的劳动报酬。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2人已浏览
265人已浏览
2,109人已浏览
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