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故意的认定为: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一、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 1、认识因素,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 2、意志因素,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犯罪故意的一般证明标准审查起诉必须确定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转移审查的证据,足以认定被起诉人实施被起诉的犯罪主观故意,必须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进行审查确定。从认识因素来看,审查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合乎逻辑地引导被告人意识到自己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行为的危害结果主观地知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判断:1、现有证据(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能够直接证明被追诉人对实施的行为危害性认识上是清楚的。2、有证据证明被起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神志清醒,没有证据表明被起诉人有精神障碍。3、有证据证明不存在任何外界因素阻碍被追诉人对危害行为性质的判断。4、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在某一领域接受过专门教育,或者根据被追诉人对某领域的熟知程度,或者根据被追诉人的工作性质,可推断被追诉人能够分辨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性质,并能判断行为产生的危害结果。当然,对被追诉人主观认识因素的判断,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被追诉人的状况,决定具备上述一项或者几项,方能判别被追诉人是否能够认识到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
直接故意犯罪怎么认定:直接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0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413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