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
关于电动车撞电动车逃逸怎么处理有何规定有如下回答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1、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逃逸即为逃跑,一般是指逃离事故现场,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行为人并非从事故现场逃离的情况,对此能否认为行为人具有逃逸行为?例如肇事者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后从医院逃离。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从现场逃离?还是行为人对抢救义务的不作为和对法律义务的逃避?能否以是否从现场逃离来界定逃逸行为的有无?还是只要行为人有对以上一项义务的逃避就可构成逃逸?例如行为人在肇事后没有逃离现场,但是也不抢救受害者,而只是进行现场保护、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等行为,消极待援。对此,我国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人权保障的角度上看,这种消极待援的行为也可以认定为逃逸行为。因为就抢救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而言,抢救伤者的义务无疑是重中之重,因为生命权和健康权远远高于其他的内容。但是如此一来将导致刑法的不明确。从以上的定义看来明显不符合“逃逸”的通常含义。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是针对一般人而反复适用的行为规范,因此,必须让一般的人知道,什么是犯罪,要使一般的人理解刑法规范,不能超越用语的通常含义,正如耶林说:“立法者应当向哲学家一样思考,但像农夫般的说话。”超越通常含义的用语无法让国民理解,造成立法的不明确,而不明确的刑法不具有预测可能性的功能,国民在行为前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最终必然导致行为的萎缩,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机关恣意侵犯国民的自由找到形式上的法律根据。因此,必须严格依照逃逸行为的通常含义适用第133条第2段的规定。因此,对于行为人没有逃跑,但也没有救助伤者的行为,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此,根据刑法的规定,只能适用第133条第一个罪刑幅度对行为人在3年以下或者拘役的范围内处罚。但是,对被害人是否给予救助在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来看,显然不予救助的要大得多。因此,明显违背罪刑相一致原则。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2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另外,根据责任划分进行民事赔偿。如果被撞人受到人身损害的,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如果有残疾可以要求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2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另外,根据责任划分进行民事赔偿。如果被撞人受到人身损害的,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如果有残疾可以要求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93人已浏览
551人已浏览
440人已浏览
8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