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则》第10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1994年1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那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 1、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还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计量法实施细则》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3、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定权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也有许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一、消费者监督权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2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的权利,并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此外,《产品质量法》第23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及质量管理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销售者质量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1.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2. 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3. 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三、损害赔偿权利 《产品质量法》第44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用等。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四、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方式 《产品质量法》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产品质量纠纷,也可以请社会团体、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还可向仲裁机构申请裁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因产品质量引发问题,有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问题分为两类: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存在缺陷并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问题。 五、损害赔偿时限规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在退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退货纠纷。如果消费者与商家就退货问题达成协议失败,消费者可以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时,消费者需要提供一些证据来证明商品的质量问题或者经济损失。这些证据包括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如果消费者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经济损失,包括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也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 因此,如果消费者在退货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应该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依法进行起诉,通过提供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46人已浏览
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