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人身损害赔偿误工费,一般计算公式=受害人工资(元/天)×误工天数。 受害人工资分为受害人有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两种情形分别确定: A.受害人...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受到伤害而就医治疗或休养期间无法进行正常劳动和获得报酬所产生的实际损失。社会上很多人甚至不少法官也认为,60岁以上的人受到伤害后不应计算误工费,其主要依据是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上,国家关于退休年龄所作的规定,是对达到一定年龄的劳动者因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的保护性规定,达到60岁以上继续参加劳动的劳动者应当获得相应报酬。退休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一种待遇,并不是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因此,从本质上讲,误工费的主张是以受害人有无收入来源为评判标准的,而不是以年龄为评判标准的。 因此,虽然你母亲年满50周岁,但并未丧失劳动能力,有证据能证明其有收入来源的,应视其身体状况、劳动能力状况和继续从事工作或劳动情况来计算误工费,否定误工费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但确有保险公司的规定是退休年龄是男性满60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5周岁,当事人除非能够提供正规的工资证明,不然保险公司不会支付误工费赔偿。 建议重点找齐收入来源等相关的证明,先把材料提交进行申请,看看能否获得原则性规定之外的特殊处理。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一般来说,根据当事人是否有固定收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对有固定收入的,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至于受害人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则是执行的问题。) 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收入状况的证明包括纳税凭证、单位出具的证明等) 受害人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误工时间(天)*相同、相近行业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①产业分类标准; ②同一产业内的社会评价标准。 ③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判断标准(区别于民诉法上“受诉法院所在地”)。 (实践中一般以(每年5月份左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会对本辖区相关数据作出的统计(引用统计部门)为依据,以浙江为例,如《浙江省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赔偿项目参照指标》)
误工费区分下列情况进行计算: 有固定收入的,按误工时间和收入数额确定; 无固定收入,有非固定收入证明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不能证明本人收入状况的,按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2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