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法已经失效,根据现行《民法典》的规定,一般而言有以下四种法定解除情形: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履行完毕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履行中由于对方当事人严重违约从而使债权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达到.即使在以后能够遵守,使债权人目的仍不能达到.因应债权人宣告解除后,及时消除或减少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并不是说一旦违约都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因此要对法定解除加以严格的限制,更好的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合同法已经失效,根据现行《民法典》的规定,一般而言有以下四种法定解除情形: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解除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5、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注】以上内容即新劳动法中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1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405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