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面对民事诉讼时具有绝对的主动权。既能就民事问题提起诉讼,也能撤诉。对诉讼请求的范围可自行决定,法院不得干涉。民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此规定在学理上被归纳为处分原则。主要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 2、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对象包括处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 1、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都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犯罪较轻的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犯罪以后因罪行较重而自首的;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04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950人已浏览
4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