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划拨土地改变使用性质,要看法律是否允许,分两种情况: 1.地方法规或行政规定明确划拨土地改变用途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或者《国有土地划拨决定...
可以转让。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用途不同 经营性用地一般是指经营性项目的用地,按照现行的政策,经营性项目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非经营性用地是指不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的土地。 2、获得途径不同 经营性用地一般是通过投标拍卖来进行,如建造门面房,商品房等。非经营性用地,一般是政府划拨所得,如政府办公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 3、性质不同 经营性用地一般是具有赢利的性质,而非经营性用地一般是为了公共利益,不具有赢利的性质。
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含义: 1. 划拨土地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者缴纳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和征用集体土地)和无偿取得(如国有的荒山、沙漠、滩涂等)两种形式。不论是何种形式,土地使用者均无需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划拨土地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等经营活动。 3. 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核准并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办理手续。 4. 在国家没有法律规定之前,在城市范围内的土地和城市范围以外的国有土地,除出让土地以外的土地,均按划拨土地进行管理。
可以转让。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途径进行了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7人已浏览
1,228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1,0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