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解除合同通知书可以拒收,但是接收方“拒收”的行为不影响合同到期解除的法律后果。只要解除通知符合法定条件,寄件方履行了通知解除义务,且该信件已...
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被拒收的处理方式: 1、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面送交本人,若本人拒绝签收,则应将当面送达的情况作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解除合同通知书应当规范书写,其内容必须提及法定或者合同约定的解除合同条款及相应的解除权。具体内容应包括:(1)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事实。(2)当事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权的事实。(3)合同中约定的合同解除权。(4)绝对明确解除合同的意思。(5)保留追究违约的权利。2、在合同约定的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内,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3、无论通知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满足以下条件:(1)证明你已经向对方发出通知;(2)证明发出通知的时间;(3)说明发出通知的主要内容。对于对方是否收到,只需根据一般情况,即通知到达违约方住所或系统即可及时到达。
以下是一篇范文: 解除合同通知书 我公司与你公司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订立________买卖合同。你公司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向我公司交付。我公司于________年______月____日使用过程中发现你公司交付的产品,具有以下严重质量问题。 1、———————————————————————————————————— 2、———————————————————————————————————— 我公司于当日就上述问题向你公司提出异议,并请你公司立即前来我公司协商解决有关产品质量问题。但至今你公司未派人前来解决质量问题。 依据双方于————年——月——日订立的——————买卖合同第————之规定,我公司特向你公司通知如下: 由于——————(文句应参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相应的解除权条件)————————你公司交付的产品质量存在上述严重问题,我公司特依合同约定通知你公司解除合同。 同时,我公司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你公司违约责任的权利。(或,请你公司于接到通知后——日内派人前来协商有关合同解除的善后事宜) 特此通知。 ————公司 ————年——月——日
《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但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建立少于多少时间的可以不出具,所以,用人单位应该出具。 下面是正确解除劳动合同的全套办法,包括用人单位应该给你什么,可能会发生损害你权益的事及处理办法,全部都有。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如果用人单位通知你提前走人,一定要用人单位给你正式书面通知(加盖印章),否则用人单位到时说你擅自提前走人,你就说不清楚了。 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第37条和第38条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你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单位申请,并由用人单位批准。解除劳动合同是你的决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单位,并证明你书面通知到了,那么你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就不会出现由你承担《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的赔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所述的情形之一,你不仅无需提前30天,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要求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侵犯你的合法权益,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经济补偿的。只要没有《劳动合同法》第25条的内容,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都是不合法的。 递交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后,批不批无所谓,关键是要有人签收,做为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否则不良单位会说你是自动离职,没有交过辞职报告,你就有口难辩了。你提前30天(试用期提前3天,下同)提交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如果没人签收,你就到邮局寄特快专递,并在“内件品名”栏中填写“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或通知)”,保留好底单做为证据,外加劳动合同就够了,如果用人单位不在工作的最后一天支付你的工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要求支付工资及相关经济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内容最好明确以下内容: 1、本人因…………(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该原因最好写明,便于以后举证。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侵犯你的权益,则可以写个人原因),决定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最迟工作到某年某月某日; 2、请公司书面通知(该通知必须有公司印章,否则无效)本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与某人交接工作,如未接到有效的书面通知,本人将视为公司无需本人交接,由此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或损失,本人不承担责任; 3、请于工作交接之日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之规定与本人结清工资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相关费用,并向本人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否则本人保留申请仲裁或诉讼的权利。如公司无需本人交接,则于某年某月某日(最后一个工作日)某时(下班时间)前完成以上事宜。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18人已浏览
435人已浏览
419人已浏览
5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