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实施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行为人滥用职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造成...
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只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以罚款或并处15日以下的拘留。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法定解除合同的权利,但是是严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滥用职权的罪名包括 (1)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2)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 (3)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4)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5)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6)办理偷越国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
(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等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犯罪对象不同。对于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对象,法律未作限制性的规定;而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诬告陷害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的行为;报复陷害罪则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为目的;报复陷害罪则是为了报复陷害他人。
根据《》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财物、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首先,两罪侵犯的客体不一样。侵犯的主要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力,而滥用职权罪侵犯的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第二,两罪的客观方面不一样。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滥用职权,并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二个方面缺一不可。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他人进行报复陷害。但并不以造成重大损失为要件。最后,两罪名的的主观方面不一样。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报复陷害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本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8人已浏览
290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