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以构成逃逸;如果是为了找人帮忙,或者去报警等,不属于逃逸。...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主观层面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层面要有实施盗窃的行为。主客观相统一成立犯罪。您是捡到的财物,并已经归还,不涉及任何犯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出事故后先离开再返回善后,是否算逃逸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认定,一般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都会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要看离开的时间主观是什么,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构成逃跑的人帮忙,或者报警等,不是逃跑。但是离开是破坏现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保护好现场,迅速拨打电话110报警及120救护车辆,积极抢救伤者,在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前,当事人不要因为各种理由离开事故现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1款规定,道路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逃跑的,逃跑的当事人负全部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算逃逸。 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82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