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出借企业向社会不特定主体出借资金;出借行为的目的在于谋取高额利息;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长期性);以放贷收益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2...
1、出借企业向社会不特定主体出借资金;出借行为的目的在于谋取高额利息;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长期性);以放贷收益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答: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的规定,企业之间不得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企业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为无效合同。如:约定不论盈亏一方均固定收回本息的联营行为;约定一方向企业投资,但不论企业是否盈利,均固定收回本息的投资行为等,在实践中都将会被认为是变相借贷行为而归于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已于1999年1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4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2月13日起施行。你院黑高法〔1998〕192号《关于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合同效力如何确认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一)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二)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三)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办理。
借款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当事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订立合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属于欺诈。对欺诈合同,被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246人已浏览
2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