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犯罪行为按其危害行为形式划分,有两种基本形式,以及第三种危害行为形式,即持有型犯罪。 2.作为是指表现为一定的身体动作的作为。作为是通常...
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的、严重的腐败现象,分析职务犯罪的现象,大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党性原则方面,不能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上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当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大约可窃取价值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 2、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了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犯罪形式表现为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来达到窃取公私财产的目的。 3、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4、高技术侵害。这种犯罪是一种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以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共同犯罪行为有三种,即共同犯罪;共同不作为犯罪;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的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一般共犯是指由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三人以上共同犯罪。
故意犯罪形态:犯罪准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1、犯罪准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者意志以外的原因无法实施犯罪的情况。特点:(1)主观上为犯罪(2)客观实施犯罪预备行为(3)实际上无法实施犯罪(4)无法实施犯罪是行为者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预备犯,与既遂犯相比,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失败的是犯罪未遂。特点:(1)着手实施犯罪(2)犯罪失败(3)犯罪失败是罪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未遂犯,可以比较既遂犯轻微或减轻处罚。3、中止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特点:(1)中止的及时性。这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也就是说,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过程中,犯罪一旦成功,就不会中止。(2)中止的自动性。这意味着罪犯认为自己有可能把罪行放到最后,因为本人的意愿自动放弃了罪行。(3)中止的有效性。这是指在犯罪完成前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后果的发生。(4)中止的客观性。中止不仅是心态的变化,还要求客观中止行为。中止犯罪,不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的,应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1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