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
我国《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即除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采用的犯罪方法与失火、爆炸等方法的严重危险性显然不相称,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符合本罪的客观特征。 (2)已经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致不特定的多数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果未造成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不严重,均不构成本罪。 (3)严重后果必须是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造成。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犯罪主观方面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需要注意的是,成立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本罪危害的是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如果只是针对特定人实施,不构成本罪;其次,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是犯罪;最后,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意外事件不是犯罪。以上就是对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处罚的说明,启发。
工伤九级伤残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经认定为工伤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依据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作出的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职工有获得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的权利,九级伤残职工享受的待遇就是工伤九级赔偿标准。 九级工伤赔偿的费用项目有: (一)医疗费;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 (三)辅助器具费用; (四)停工留薪期工资; (五)停工留薪期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二、九级工伤赔偿的标准 (一)医疗费 医疗费实报实销,包括住院期间、康复训练期间、工伤复发期间的医疗费用。 1、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必须是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 2、该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在主观方面前者由过失构成,后者则出于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难以区分。二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已预见,并且都不希望结果发生。但前者虽不希望却未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任何措施,而是心存侥幸任其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均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后者行为人则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相信具有可能防止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只是过高地估计和轻信了这些条件,才使得危害结果未能避免,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意愿。 3、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6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